在第七届中医药文化大会开幕式上,12 月 29 日这一天,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伯礼掷地有声地强调:“疗效是中医药的生命线,我们必须精准把握中医药核心理念,尤其是临床思维。”
张伯礼院士详细阐述道,中医药所蕴含的整体观、辩证论治、天人合一、复方治疗以及非药物疗法等,构成了其独具一格的理论体系。历经数千年传承沉淀下来的临床经验、行之有效的方药以及宝贵的治疗体会,皆是中医药的瑰宝,要让这些充分彰显特色。诸多中医药方药蕴含着原创性思维,具备独特疗效,不仅守护着民众健康,还为各类疾病的防治开辟了新思路。对于那些特效方药,应进一步开发,使其转化为更多实用的临床药物。
同时,张伯礼院士大力倡导将中医药学养生保健、治未病的理念与方法灵活运用到生活实践中。拓展养生保健服务范畴,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方面的显著优势。中医药向来秉持未病先防、既病防变、瘥后防复的理念,且有着丰富多样的外治法与非药物疗法,诸如丸散膏丹、食疗药膳、针灸、推拿、刮痧、气功、贴敷等等。这些手段操作简便、安全可靠、成效显著,极易在大众中推广,民众依从性颇高。通过对这些保健技术的深入开发与广泛应用,有望在疾病预防以及康复领域大展拳脚,发挥关键效用。
“另外,中医药若想蓬勃发展,绝不能固步自封,要积极主动地吸纳现代科技成果以及现代医学技术,为自身发展注入强大动力,实现交叉融合。” 张伯礼院士坚信,中医药源远流长、博大精深,又极具开放包容之特性。唯有将其与现代科学技术、多学科知识深度交织,全力探索构建中医药学的全新方法、前沿技术、特效新药,开拓崭新的研究天地,方能在重大疾病的狙击战、重大慢病并发症的防控战以及重大传染病的防御战中,彰显出中医药的硬核力量,发挥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。
玄补堂·民族医药大健康全生态服务平台 联系人:叶女士 17288789717 备案号:鄂ICP备2024034348号-1 联系地址: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人信大厦2308室 技术支持:武汉易优博科技有限公司